网络热词抢注为商标? 专家:不违背规则即可
疫情期间,“浑元形意太极掌门人”马保国成为了一个流量关注的焦点,他所说的“不讲武德”“耗子尾汁”等言论成为了网络上流行的一大热词,真的是火爆了网络。随之,我们就可以发现以“马保国”“耗子尾汁”为商标名称的商标已经被别人抢先注册,其中“耗子尾汁”还被多家公司申请了啤酒饮料,酒精饮料以及各类方便食品等类目。
对此,你怎么看呢?在目前的规则下,抢注“耗子尾汁”并不属于违规,一些抢注商标的机构实质上适合抢注网站一样的,是把商标当做一件投资品,期待日后的提升价值。但是注册商标大部分都是用于自己公司使用为主的,一些大公司抢注商标则是为了日后的业务或者是为了提前在某个领域布局。
此外,提前布局商标还有可能防止品牌遭遇恶意抢注。此前,海底捞告“河底捞”商标侵权败诉后,立即申请了“池底捞”、“渠底捞”、“上海底捞”、“海底捡”等商标。其他如“大白兔”奶糖商标所有者还注册了大灰兔、大黑兔、大花兔等防御性商标。
目前主要有两类恶意抢注商标的情况,一类是竞争对手或模仿者通过抢注商标蹭热度,比如大家都知道奔驰汽车,但如果有人抢注一个叫奔驰王的商标,就有可能构成恶意抢注;另一类是抢注不同品类的商标,例如奔驰是汽车品牌,但我申请了名叫奔驰的袜子品类商标,然后让人误以为是奔驰汽车公司生产的,这类商标有时能够通过申请,是因为品类不一样,但大公司为了维持自己品牌的调性,通常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从商标的显著性上看,“例如‘耗子尾汁’有没有人注册过,如果没有人注册过,名称也符合相关规则,在程序上没有规定别人不能注册,负责商标注册的人员也没有义务去核实注册人和马保国的关系,毕竟不是人人都关注网络热词。”
抢注网络热词的公司在整体商标业务中占比不多。“大部分客户不做猎奇、特别出挑惹眼的商标申请,因为大部分企业的商标还是要贴合产品和服务,奇葩名字好记,博眼球的商标有可能带来知名度,但过于出挑的商标也有可能不会给消费者好的暗示,从而让消费者质疑,比如耗子尾汁如果真的注册成饮品,估计买的人会有不好的联想。”